返回首页 | 加入收藏 | 您是第:位访客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廉政教育 > 反腐时评 >

当心被吹捧之风刮倒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  发布时间:2019-06-05 10:25   

“周边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了,说好听话的人也多了,自己渐渐地也觉得确实付出了很多,组织给的各种荣誉是实至名归,‘名’的欲望抬头了,‘名’的后面紧跟着就是‘利’。”在媒体近日刊发的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原党委书记、局长郭远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中,郭远生的一番话,道出了不少贪腐官员相似的忏悔。

沉浸于被“吹捧”,习惯了听“好话”,久而久之,便忘乎所以、自以为是,甚至夜郎自大、唯我独尊,这种现象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。随着职务晋升、荣誉加身,湖南省张家界市政协原副主席高建国被赞扬声冲昏了头脑,被罪恶“牵着鼻子走”;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、副主任秦玉海更因身边人一再吹捧,便自以为摄影“有天赋”,随着名气被“越吹越大”,内心无比膨胀,甚至一度将“世界一流摄影大师”的梦想视为“小目标”,以致沉迷其中、无法自拔,最终玩物丧志;对于吉林省白山市委原书记李伟来说,任何“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声音”都不过是“耳边风”,自负成了他为官从政最醒目的“标签”,因此,曲意逢迎、高调吹捧之风常伴其左右,以至于他渐渐蜕化变质,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。

回顾郭远生的奋斗历程,“改革先锋”“找矿专家”,都是响当当的名号、金灿灿的“招牌”。然而,随着源源不断的“吹捧风”刮来,他引以为傲的名号和“招牌”被“吹没了”,自己也最终被“刮倒了”。可见,无论是职场上的楷模,还是行业里的能手,如若停留于沽名钓誉,必定被身边别有用心之人的“吹捧”所围猎,逐渐放松要求、自我陶醉,进而触碰底线、逾越红线。

捧杀比棒杀更厉害。事实也一再证明,吹捧之风作为一种语言上的“贿赂”现象,危害性不容小觑,党员干部应当严加提防。唯有守正如初,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,多听、善听“逆耳之言”,涵养从善如流、容人容事的修为,方可不被吹捧之风所左右。(佘子艺)

关闭 打印
敬请关注
微信公众号